越南电商售假惩罚-越南淘宝代购平台
看上去很美的跨境电商下面波涛汹涌越南电商售假惩罚,最大暗流莫过于假货问题了。随着跨境电商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越南电商售假惩罚,群雄逐鹿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境地,各大跨境电商也被纷纷揭短。
先是母婴网站蜜芽的“Betta奶瓶假货风波”。事件曝光后,日本Betta生产商在其官方网站上用日、英和中文发布声明称,Betta与蜜芽没有任何合同和贸易关系。这起事件让海淘一族对一些跨境电商产生了不信任感。
除蜜芽外,被曝光售假还有大名鼎鼎的聚美优品、唯品会和京东等,都涉及第三方供货商无法把控问题。而倍受诟病的淘宝代购,更是假货泛滥的重灾区。其越南电商售假惩罚他涉及海外买手(个人代购)制的平台也都存在跟淘宝一样的问题。所谓的海外代购,六成都是假货。出口转内销的不仅有奢侈品牌,也有母婴、食品等。 一些发照片秀在国外商场购物的小妹,也许就是您身边从未出过国的邻居。另外,爆款产品最容易出现假货,原因就是境外厂家的生产力远远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爆款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利润,更是流量。
出现假货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基本可以加以归类。一是跨境平台几乎没有国外品牌的直接授权,只好依赖第三方供货商。而平台对这些供货商也无法有效把控。有些所谓的一手货源供货商并非真正是一手,货源更加不明。比如曾有某知名日本品牌商称,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纸尿裤,比他们生产的都多…... 平台上的很多商品都标榜保税仓发货,而一般消费者也会认为保税仓的商品更可靠。然而,保税仓有时也为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商品起到粉饰漂白的作用,一些本来就是是国内生产的商品,出境后再通过保税仓入境后即可成为进口商品。
二是平台入驻的个人买手更无法有效监控。虽然有的平台需要入驻个人缴纳保证金,但伴随售假带来的高额利润却无法让铤而走险者却步。制假卖假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利益就是这链条上的环扣。此类造假贩假的个例被曝光的最多,消费者几乎对个人代购完全丧失信任。
跨境市场上还流行一类被称之为“专供中国”的商品,比如不知名的或外观和名称都类似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保健品乃至食品,在国外也许就不知名,也没销量,国外当地人并不买单,但经供货商包装就成了国外知名甚至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无法辨别也常会照单全付。这种商品往往是那些通过移动端做分销甚至传销商家的最爱。
任何一家有良心和有眼光的电商都想驱赶假货,但假货的确也是个顽疾。完美的无假货世界是不存在的。华人喜欢的几个品牌Coach、Kate Spade、Banana Republic和J. Crew,最近都被曝光有专供Outlet销售的“次品”,而奢侈品牌Burberry巴宝莉也在美国和加拿大的Outlet里玩“价格欺诈”。除去这些因素,通过建设和把控供应链尽量做到最美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在供应链还不成熟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自营B2C的商业模式,会最大程度上规避假货。
假货问题已经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蔓延,并在消费者中形成信任危机。如不及时斩断,必将影响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为了打击假货,京东对签约入驻“京东全球购”的商家提高了造假售假成本。一但发现有售假行为,将处以销售额20倍违约金或1万美元的严厉处罚,的确有杀一儆百功效。而另一跨境电商平台舶品聚则采用了组合拳套路。除了直接从海内外采购自营外,舶品聚对入驻商家实行邀请制,也不允许个人买手入驻平台。另外,舶品聚还为海外著名电商网站开设精品店,向消费者推荐优质商品,提升平台信誉。
跨境电商行业远未成熟,谁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谁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