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商品一条街-越南一条街在哪
当年孙中山在这里居住时设立越南商品一条街的广东会馆越南商品一条街,现在已经改成了一家幼儿园。
孙中山在越南留下的大部分遗迹如今都已经无处可寻越南商品一条街,仅在胡志明市第七郡有一条以越南商品一条街他名字命名的街道
本报记者记者 乐艳娜 发自河内
走近帆行街越南商品一条街,空气中会飘来浓厚的中药味,因为与它紧邻的懒翁街,大大小小有十几家中药铺子。帆行街与懒翁街属于河内古街,也叫三十六行街,这里是古时河内商品集散地,基本每条街都以主要售卖的东西为名,因此,帆行街就是贩卖船帆的街道。
帆行街22号,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前往越南时在河内居住的地方。那是他在越南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约有一年时间,还在同一条街开了一家茶铺。当年孙中山在这里居住时设立的广东会馆,现在已经改成了一家幼儿园。
来此地探访的人曾拍摄过一张墙壁上有石碑的照片,写着“孙中山曾经于此居住”之意的中文。本报记者拿着这张照片询问幼儿园的门卫,他摇头说没有。记者又说“广东”,他点头称广东会馆是在这里,但拒绝了记者进去探访的要求,并将大门锁了起来。从外看过去,只能看到白雪公主的雕像以及许多儿童游艺设备,至于后院中是否还存有广东会馆的遗迹则不得而知。
革命活动的有力策应地
孙中山第一次到越南,是在1900年的6月。他从香港出发,经西贡港进入越南,大概停留了两个多星期。那时,在先进革命思想的感召下,不少华侨成为孙中山坚定的追随者,如在西贡堤岸开豆芽店“黄祥记”的黄景南——他不仅对孙中山的演讲每次必到,还资助孙中山和胡汉民在自己店中食宿。
1902年12月13日,孙中山受到印度支那总督韬美的邀请再次到达河内,此次访越的目的是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在此期间花大量时间与部分华侨会面和接触,宣传、争取革命力量。“在河内的时候我认识了黄隆生、甄吉廷、甄璧、杨寿平、曾际等华商,他们日后成为朋友。他们对钦廉、河口起义给予很大帮助。”他在自传中如是写道。当年在南部堤岸活动时,他常常歇宿在黄景南的豆芽店中。有一次,他被法国侦探跟踪,入店后无法躲避,黄景南急中生智,将他藏在豆芽桶中,才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他还在这一期间成立了在越南华侨中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分会,以黄隆生在河内经营服装的隆生公司为临时会所,对外则用“致公堂”的名义相号召,成员发展到四五十人。
五年后,也就是1907年的春天,孙中山在最后一次越南行时将河内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会址设在陈兴道66号。记者前往这里时,发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同盟会的任何痕迹,新盖起的餐厅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门口尚有一株鸡蛋花树独自生长。
由于中越毗邻,山水相连,使得越南成为孙中山当时进行革命活动的有力策应地。他在海防设立了同盟会分会,以河内、海防为中心在越北地区组织力量,在中越边境共发起了四次起义,失利后则退回越南境内,图谋再起,或潜回国内,或把起义同志转送南洋。
根据史料记载,这几次起义都是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无论是从性质上还是作用上都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预演。其中最重要的是镇南关之役。
当时,活动在镇南关(今友谊关)一带的游击首领黄明堂接受孙中山指挥,成为凭祥地区一支反清的骨干队伍。1907年12月1日,黄明堂率军冒险攀绝壁潜抵镇南关背后,突然向关上右辅山炮台猛攻。翌日清晨,关上镇南、镇北、镇中三炮台皆入革命军手中。在河内得知此消息的孙中山十分高兴,带领胡汉民、黄兴等革命党人乘火车到达镇南关,到炮台犒赏起义队伍,并在炮台指挥。他不仅在阵地为伤员包扎,还亲自开炮轰击清军。
后来,由于清兵不断增援,革命军武器弹药补给困难,起义士兵经过7昼夜血战,弹尽粮绝,不得不撤离,镇南关起义宣告失败。
1908年春,越南法国殖民当局驱逐孙中山出境,他随后前往新加坡、美国和日本进行革命活动。
孙中山思想获传承
孙中山虽然离开了越南,但他的信仰却在越南传承了下去。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继续战斗的华侨身上,还体现在越南本土的革命者身上。
越南史学家陈辉燎曾写道,“十月革命通过中国给越南带来了巨大影响,与越南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形成、成长同时,孙文学说和三民主义在越南爱国人士以及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5年,越南国民党前身南同书社在河内成立,出版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多个译本,其中就有《中华革命党首领——孙中山的生平和学说》一书。书中序言写道,“我们编撰这本书是因为怀有一种崇拜英雄的心。英雄的灵魂未死,英雄的事业犹存,把英雄介绍给人们,让人们知道‘这样的英雄!英雄就是这样!’”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上个世纪20年代也曾翻译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向革命追随者散发。他在书中写道,“三民主义很适合越南”。1945年8月,越南成立新政权,胡志明即把“独立—自由—幸福”三个概念制定为新越南的纲领,认为这正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三大原则,也是越南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而在1948年6月发表的《爱国竞赛号召书》中,他还号召全民开展爱国竞赛,以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他说这就是大革命家孙中山已经提出的“三民主义”。
可惜的是,孙中山在越南留下的大部分遗迹如今都已经无处可寻,仅在胡志明市第七郡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当年革命时代奔走、转移、呐喊的喧嚣,似乎都随着时间被雨打风吹去。
而当我们在供奉一切神的高台教位于越南西宁省的圣殿中,看到手捧一只会发光砚台的孙中山与法国文豪雨果、越南诗人阮秉谦一起,成为“中山真人”时,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